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75篇
  免费   287篇
  国内免费   198篇
林业   618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132篇
  302篇
综合类   1208篇
农作物   217篇
水产渔业   112篇
畜牧兽医   1103篇
园艺   31篇
植物保护   1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138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50篇
  2019年   238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76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174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41篇
  2011年   246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01.
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林经营效果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安溪半林林场在杉木迹地上营造福建柏,并选留杉木萌芽条形成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不论混交林经营密度大小,福建柏生长均比纯林好。大、中密度组的福建柏生长比萌芽杉木快,但在小密度组则相反。萌芽杉木在大、中密度条件下,生长不如同龄纯林,在小密度条件下的平均树高、胸径是纯林的140.2%和148.2%。说明福建柏与萌芽杉木混交培育方式是成功的,但到15年生以后,经营密度以1 500株.hm-2左右,混交比例6∶4为宜。  相似文献   
102.
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土壤有机质和腐殖质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土壤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变化进行研究表明:枫香与杉木、马尾松混交后,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碳和腐殖质碳的储量,0~20 cm土层增加的幅度大于20~40 cm土层。从腐殖质的组成来看,混交林土壤无论是胡敏酸、富啡酸还是土壤腐殖化度都大于纯林,混交林土壤胡敏酸与富啡酸比值(HA/FA)也大于纯林。从而表明了混交林土壤腐殖物质的品质变佳,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03.
长白山过伐林区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林分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经营过伐林,使其保持好的林分结构,是林分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和产生较高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在用捡查法经营情况下的林分连续14a的结构状况及变化,认为十几年的检查法经营实验,调整和改善了林分的径阶和蓄积结构,林分生态系统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4.
随着大气CO2浓度的升高,主要由其引起的温室效应与对生物新陈代谢的影响变得越来越显著。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评估和理解森林土壤CO2通量及其随空气和土壤温度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我们在长白山北坡典型阔叶红松林内利用静态箱技术进行了原位观测。实验在整个生长季(6月初至9月末)昼夜进行,利用气相色谱进行气体分析。结果表明: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是大气二氧化碳源,其CO2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昼夜变化规律。通量的变化范围是(0.30-2.42)μmol穖-2穝-1,平均值为0.98μmol穖-2穝-1。土壤CO2排放的季节规律表明,土壤CO2通量的变化与气温和土壤温度的变化有关。CO2平均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7月((1.27±23%)μmol穖-2穝-1),最小值出现在9月((0.5±28%)μmol穖-2穝-1)。土壤CO2的昼夜波动与土壤温度变化有关,而在时间上滞后于温度的变化。森林下垫面土壤CO2通量与土壤温度显著相关,与6cm深度土层温度相关系数最大。基于气温和土壤温度计算的Q10值范围为2.09-3.40。图2表3参37。  相似文献   
105.
抚育间伐对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以15块人工落叶松纯林演化后形成的落叶松云冷杉混交林为对象,间伐后12年观测结果,研究间伐对林分和树木生长、树种组成、物种多样性及土壤等因子的影响。间伐强度分为2级:中度(平均为20%)和强度(平均为30%)。结果表明:间伐促进了保留木生长的显著增加,但不同间伐强度间无显著差异。林分及单木的直径、断面积和蓄积生长率均表现相同的趋势即随间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但间伐没有显著地增加12年间的总收获量。伐后对照样地表现为较高的枯损,枯死木主要是落叶松和阔叶树。林分进界株数严重不足,进界的主要树种是云冷杉、阔叶树和红松,以耐荫树种为主。从枯损和进界看,如果能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这种林分很可能逐渐演化为阔叶红松林。建议对红松和阔叶树进行保护,使林分向阔叶红松林方向发展。各林分的树种组成在12年间基本没有发生变化,即间伐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树种组成,目前的树种组成即落叶松、其他针叶树(云杉、冷杉和红松)和阔叶树组成比约为6∶3∶1可能是相对稳定的群落。20%和30%的间伐强度没有显著地改变林分的物种多样性、灌草生物量和土壤物理性质,间伐样地的物种多样性略有提高;间伐样地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所改善,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都大于对照;林下灌草生物量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06.
柏木混交林类型分布立地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项研究应用主成分排序方法研究四川盆地4种天然柏木混交林分布与立地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区域内影响柏木混交林类型分布的主导立地因子是地形、土层厚度、水湿状况、土壤碳酸钙含量、pH值等。桤柏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山中下部平缓的台阶低洼地带,水湿条件较好,土层深厚的地方;栎柏混交林主要分布在山中上部干燥瘠薄的立地上,生产力低;桤栎柏混交林介于二者之间;松柏混交林要求土壤中碳酸钙含量低,土壤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林下灌木树种分布与立地条件因子无明显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7.
Carrots, onions, radishes and peas, growing in pots were placed at various locations in a pear orchard and used as phytometers to characterise the aerial environment. The growth of plants growing beneath the orchard canopy was not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at of phytometers grown in the open. However, the bulb diameter of radish and onion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when growing immediately beneath pear trees. Radish was selected as a suitable phytometer for furthe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08.
半固定沙地樟子松小叶锦鸡儿混交林营造及经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嫩江沙地樟子松和小叶锦鸡儿人工混交林林分状况和生长指标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探讨了混交林主辅林种间的生长消长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林龄的增长,辅助树种小叶锦鸡儿对主栽树种樟子松的生长发育具有抑制作用,樟子松的生长发育进程减慢,应对小叶锦鸡儿林分进行人工干预,以促进樟子松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09.
四种混交林类型对杨扇舟蛾控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表明 :块状混交模式是控制杨扇舟蛾的最佳混交模式 ;在块状混交模式下 ,杨×槐、杨×桐两种混交类型为最佳混交类型 ;在块状混交模式的 3种混交比例中 ,杨×槐、杨×桐两种混交类型对杨扇舟蛾的控制作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0.
对混合交通条件下基本车道饱和流量的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对比基本车道饱和流量影响因素修正方法,给出了基本车道饱和流量及各类车道通用校正系数常用计算方法。分析了公交车在连线上的运行特性,基于单点定时式公交优先信号配时模型,以人均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定时式两相邻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协调配时模型;基于以人总延误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定周期两相邻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协调配时模型。利用实际调查数据,采用仿真分析方法验证本文提出的混合交通条件下定时式两相邻交叉口公交优先信号协调配时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